現在,問題來了,博物館要如何獲利?有什麼別出心裁的方法?
以引起消費慾望來說,他又比一般店家多了什麼優勢?
重點概念在於 我們不是要在博物館裡頭開店 或者考慮要引進麥當勞或STARBUCKS
而是要如何把博物館經營成顧客源源不絕的好店 又或許 成為讓大家琅琅上口的品牌?
首先先來歸納目前博物館用來增加收入的方法 大致有幾種:
1. 門票收入:這是最為基本的,但許多博物館仍秉持著非營利的信念堅持不收門票(但卻又以服務或社會教育為名 從事以下的幾種營利方法?)
2. 租賃空間給外部廠商經營:如飲食部門或賣店
3. 販售藏品主題延伸設計產品:許多博物館中會設置紀念品賣店等等,販售與主題或文物相關的小物品,讓大家參觀後可以買點東西留作紀念,通常是委外設計開發製作,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開發製作須知與契約書可參考這裡
4. 收取版權費或使用規費:常是收取藏品或建築之圖像資料使用之費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規費可參考這裡
以上幾種也有經營的頗為優秀的
比如最近出現了許多古早味的博物館便當
如黃金博物館的礦工便當
(圖/黃金博物館的礦工便當,一個賣價180元。王以瑾攝影)(照片轉自http://www.ettoday.com/2004/10/16/11050-1700374.htm)
還有台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的甕燒飯便當
(記者鄭淑婷攝)(照片轉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sep/12/today-north14.htm)
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也推出「客家便當」
菜飯加上滷雞腿,傳統又豐盛,外頭以客家花布包裹。
(記者鄭淑婷攝)(照片轉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sep/12/today-north14.htm)
以上大概都結合了第二種(經營飲食店)跟第三種(便當盒吃完可帶回當紀念品)
是與主題相關的 富有設計感與創意的博物館商品
可見各館無不卯足了勁 搭上復古潮流的列車 用各種感官(包括味蕾)來打造豐富的博物館體驗
多半價格不低 食物也普通(若為了教育目的 回味當時代的飲食 那應該要以較低價格給觀眾體驗一下才對啊!)
但不可否認的是 他們的確把握了博物館的特色 並成功的加以發揮
而租賃場地給外部廠商經營 常掛的是他們的牌子(如台中科學博物館中的麥當勞)
我並不是非常認同
因為博物館經驗是整體的 博物館形象是正面的
所以博物館也負了更多責任
館方除了審核他們的衛生品質之外 對於廠商的飲食內容更應嚴格檢視
科學博物館幾可說是全台灣的學生都會去的博物館 難道就因為孩子愛吃麥當勞
就不顧速食對學生健康可能造成的損害 而讓麥當勞堂而皇之的進駐博物館呢?
這也幾乎間接等於館方認同這個品牌是好的 有益身心的 無意中為其宣傳
我認為這是非常不好的示範
既然博物館之中有這麼多是與營利相關的業務或內容
那怎麼能把兩者關係斷然切開呢?
當然不能 ! 博物館必須正視營利 並主動出擊
下一篇要談的就是我對博物館如何營利的想像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