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阪民族學博物館參觀時
為他豐富多元的藏品感到驚訝之餘
更發現這些珍貴的文物 竟然就這樣毫無阻隔的放置在觀眾面前
巡視的館員也不多 完全不怕人碰壞
我很好奇他們如此做的考量是什麼?
在"誰在操縱我們"一書中曾讀到一段話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玻璃是商人單方面的權力象徵..讓你無法擁有.."
讓我聯想到 玻璃是否也是博物館權力的象徵?
知識與文物是館方所掌控的 觀眾絕對無法擁有
台灣的博物館總是把物件放在玻璃箱櫃中讓人觀看
我了解因為安全的考量必須如此
相對於此 在民族學博物館卻似乎全然無此顧慮
這讓我感受到一種快樂 那是一種被信任感
隱約覺得 民族學博物館認為物件是屬於大眾的
而人是不會任意破壞屬於自己的東西的
所以他放心的把物件無阻隔的陳列
像在把自己的寶物秀給朋友看那樣 驕傲卻無私
總會覺得玻璃會製造一種 裡面的文物是真空 沒有脈絡的感覺
也會有一種精英文化的氛圍 讓人覺得物件難以靠近且沒有生命力
少了一層玻璃
不僅少了玻璃的反射阻礙觀賞
也讓人心理的距離無形消失
而更能接受與欣賞各種文化的美
參觀民博也讓我發現
要製造展場的崇高感 除了玻璃之外
用大量的物件轟炸觀眾 一樣可以製造魄力!
1 意見:
關於玻璃的解釋大熊也確實感覺到是種權力的展現,而民博的轟炸式展示,大熊覺的是萬國博覽會當年狀況下的國力展示手法,不過民博的展示確實是給了大家很多的震撼。
話說旅程中大家都忙著看展,沒有時間好好大家交流心得~殘念!
張貼留言